企业架构之扎克曼(Zachman)框架

2018年02月26日讲师:刘通浏览:4482次

原文摘自笔者的《ITIL 2018 服务管理与案例资产详解》一书的部分章节。 Zachman框架,全称为企业架构和企业信息系统框架(Zachman Framework for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and InformationSystems Architecture),该框架是第一个最有影响力的企业级框架方法论,它是由约翰.扎克曼(John Zachman)在1987年为强调信息系统架构对未来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提出的。目前该框架是全球第一个企业架构框架,也是国际上最为权威的企业IT架构规划模型。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成功开始指导众多企业的IT架构的规划工作。扎克曼本人因此也被誉为企业架构之父。扎克曼的论文《信息系统架构框架》至今仍被业界认为是企业架构设计方面最权威的理论。 Zachman总体框架是一个综合性分类系统,它通过6行×6列的分类矩阵,把企业架构所涉及的基本要素划分成36个单元(Cells),并清楚地定义了每个单元中的部件内容、模型、语义和使用方法等。该架构框架的纵向维度反映了IT架构的层次关系,从上到下(Top-Down)具体包括范围模式、企业模式、系统模式、技术模式、部件模式和运维模式。 范围模式关注的是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业务宗旨和系统的范围边界等问题。范围模式是企业的规划范畴,定义组织方向、目的以及架构工作的边界; 企业模式关注企业的本质和业务发展计划。企业模式是企业的管理范畴,定义组织的具体发展计划; 系统模式关注应用系统架构、业务规划模型和业务处理所要完成的功能。系统模式是系统所有者的范畴,以明确应用系统自身的架构和功能模块定义,以及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调用关系; 技术模式是通过技术架构和模型来解决企业业务信息的处理。技术模式是系统设计者和项目架构师的范畴,以更加技术的角度来诠释系统提供的功能架构和数据模型; 部件模式关注部件的具体处理细节,所涉及的部件可以是数据库、存储表空间和网络状况等。部件模式是系统的构建者和实施方的范畴,它定义应该采取怎样的技术手段和系统平台来使技术模型更加具体的落地; 运维模式关注系统功能的具体落地和运行维护的实现要求。运维模式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人员的范畴,它指导应用系统的部署实施和后期的应用系统如何运维管理。 与之相对应的,该架构框架的横向维度分别是什么(WHAT)、如何做(HOW)、什么地点(WHERE)、和谁(WHO)、什么时间(WHEN)和为什么(WHY),简称5W1H。为了进一步细化5W1H的理念,Zachman框架分别通过数据(DATA)、功能(FUNCTION)、网络(NETWORK)、人员(PEOPLE)、时间(TIME)和动机(MOTIVATION)对应回答WHAT、HOW、WHERE、WHO、WHEN和WHY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架构框架的每一列中的内容是自顶向下不断演化和具体的产物,在每一行中的具体模式内容彼此之间保持相互一致和协同的论述观点。 Zachman架构框架的主要优势是明确地展示了企业架构需要考虑的许多观点以及需要研讨的问题范围。应用Zachman框架进行企业级的IT规划参考步骤如下: (1)、确定企业组织的IT架构愿景、目标和实施原则,识别IT架构相关需求; (2)、IT现状描述分析,识别现有IT系统对业务支撑上存在的问题; (3)、目标架构定义,包括企业服务、应用、数据和基础设施架构; (4)、目标架构和现状的差距和改进点分析,把分析的结果作为具体的IT需求的输入; (5)、对IT架构的改进点的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 (6)、制定IT架构的实施计划,具体包括向目标IT架构迁移的具体实施计划和实施的组织的职责定义; (7)、制定目标IT架构的持续改进计划和IT架构落地实施后的运维管理机制。
分享 0

您已经赞过了!